在4月的西部季后赛首轮第二场比赛中,火箭主场以109-94大胜勇士,成功终结了长达四年半的季后赛连败记录。然而,这场比赛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勇士在吉米·巴特勒受伤后攻防两端的崩溃表现。比赛第一节末段,巴特勒在争抢篮板时遭遇阿门·汤普森的撞击,诸多伤痛随即离场,勇士的攻防体系也随之崩溃。
原本,科尔的战术设计非常巧妙,让巴特勒主防申京,追梦·格林则负责换防阿门,这一策略正如湖人队的“浓眉锁住约基奇+八村游弋”。但巴特勒受伤后,勇士不得不踢出由库里、佩顿、波斯特、穆迪和追梦组成的意外阵容,第二节甚至使用了斯潘塞、希尔德、波斯特、库明加和库里的奇怪组合。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显而易见的,勇士的进攻变成了库里单挑四人的狼狈,防守端则被杰伦·格林狂砍38分,申京在内线翻江倒海。
巴特勒的价值在这一夜被清晰地凸显出来——他不仅是库里休息时的战术支柱,更是维持勇士攻防平衡的关键。巴特勒的存在让库里可以获得必要的休息,在常规赛中,他总是能通过持球突破来吸引包夹,从而为队友创造出投篮机会。只要他在场,勇士的进攻效率便能得到保证,而他一旦离场,效率就会直线下滑。G2的惨败正是这一逻辑的直观展示,火箭对勇士的防线进行无情压迫,库里全场命中率只有15投6中,库明加也仅为12投4中。每一次的突破,都要面对申京、阿门和狄龙的三重包夹,最终勇士全场出现了15次失误。
相比之下,巴特勒健康时与库里的挡拆组合则是无解杀招,甚至比“库追挡拆”更具威胁。他可以靠着稳定的篮下得分来压制对手,同时也能命中三分,关键时刻还能找到底角的波斯特或者空切的穆迪。巴特勒的“进攻万金油”属性使得勇士的传切体系不至于沦为库里的个人秀,而是形成了球队并肩作战的局面。他的防守价值也如昔日的伊戈达拉,远非数据能够概括。巴特勒本赛季成功压制对手挡拆持球人的命中率,对申京的主防和对杰伦·格林的协防都表现得游刃有余。然而,当G2巴特勒伤退后,追梦·格林不得不担负起护框和换防双重责任,最终被申京利用脚步戏耍,而佩顿和穆迪的外线防守显得力不从心,导致杰伦·格林在第三节疯狂得分,直接击垮了比赛。
更令人遗憾的是,本赛季巴特勒在场时的防守效率名列前茅,而他缺席时防守威慑力的缺失好比将森林狼的防线替换成开拓者。在G2的失利中,勇士全队的15次失误已然暴露出球队失去主心骨后的无助感。面对巴特勒的受伤,勇士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?优先考虑健康,巴特勒可以选择轮休G3,加速恢复,完全没有必要冒险带伤上阵,毕竟本赛季的任务几乎已经完成。同时,勇士应当增加库明加的持球突破比例,以弥补巴特勒缺席期间的锋线威胁。同时还可以适时让库明加承担主防申京的责任。此外,重启“库里-追梦”高位挡拆,结合波斯特外线投射的战术,以避免陷入火箭的围困防守中。
如今,勇士已证明库里与巴特勒的组合有能力打入季后赛,但为了未来能更进一步,球队在休赛期还需进行补强,侧翼的3D球员和内线的大个子是当前的目标。如果管理层依旧迷信“库里单核”,那么不妨回顾2021年的附加赛——没有第二持球点的勇士甚至连湖人的老将都无法战胜。
在这个风云变幻的赛季中,尊龙凯时(中国区)人生就是博,勇士需要挖掘出更多的潜力,以面对未来的挑战。